
交汇点讯 “新能源汽车下乡,充电桩布局跟上了吗?”“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一步该做什么?”……7月1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走进省《政风热线》全媒体直播节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及各职能处室负责人现场实时回应社会热点与群众诉求,为公众答疑解惑。
直播间首先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当前,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直播现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朱爱勋公布了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今年1至5月,江苏新能源汽车上牌总数达39.4万辆,市场渗透率高达45.1%;截至今年5月底,江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08.5万辆。
行业的高速发展呼唤配套基础设施的支撑。尽管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193.2万个,但部分乡镇的新能源车主仍面临“充电难”问题。“确实,在一些景区和偏远乡村,公共充电设施的保障能力较为薄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工业二处处长邹海鹏直面问题痛点,他介绍,为实现“县县有充电站、乡乡有充电桩”的目标,江苏已有5个县市纳入国家充换电基础设施县域补短板建设试点,且试点地选择优先向苏中、苏北地区倾斜。未来三年,这5个试点县市将合计落地约2200个大功率充电桩。
“每个试点县都制定了专项行动方案。”朱爱勋补充道,方案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将明确薄弱区域、补短板的具体标准及技术路径等问题。后期还将对试点成果进行严格验收,确保更好地服务新能源汽车用户。
除充电难题外,新能源车的其他痛点也被逐一提及。有网友致电直播间反映,由于车身尺寸比燃油车更大,不少新能源车在机械式立体车库前“碰壁”。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解决立体车库标准与车辆发展不匹配的问题?
“这是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也是需要系统解决的问题,必须强化统筹、加强顶层设计。”邹海鹏回应称,省工信厅将协同相关部门,积极向上级汇报,研究完善立体车库强制性标准,并利用当前实施的“两新”政策,推动老旧立体停车库改造,同时切实强化安全意识,保障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出行安全。
直播间内回应恳切,直播间外反响热烈。在3万多位网友的在线互动中,来自企业一线的声音不断传入直播间。其中,有网友向《政风热线》反映:苏州市工信局今年6月公示的2025年度苏州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中,位于昆山的“中能光和(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存在日常几乎无人上班、未见任何创新型科技项目的情况。
“这是否符合相关评选要求?”面对网友质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卞春阳作出详细解答。他表示,创新型中小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基础力量,其申报标准由工信部统一制定。“这类企业通常在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具备较高专业化水平,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和良好成长性。”在卞春阳看来,创新型中小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的“入门台阶”——中小企业若想申报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需先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
“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培育采用‘评价’方式,而专精特新企业则是‘认定’。”卞春阳介绍,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秉持开放包容原则,企业只需满足5项条件中的任意一项即可通过。考虑到创新型中小企业多数为小微企业,申报时仅需提供相关数据并提交真实性承诺。“这也是为了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负担。”他进一步解释,这类企业多数会在同年度或下一年度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而该环节的佐证材料要求更为严格,“前后不重复提交材料,同样是为了减负”。
“设立创新型中小企业库的初衷,是让这些企业真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那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否有更多扶持与指导?”顺着卞春阳的思路,主持人抛出了企业普遍关心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正全力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这一群体发展壮大。”围绕今年5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服务体系建设处处长韩晶展开解读:在支持创新能力提升方面,政策明确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载体,鼓励企业围绕“1650”产业体系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政策坚持“提高效率、降低门槛、优化服务”三管齐下。“仅今年‘专精特新贷’产品已为3100多家企业提供216.16亿元信用和低息贷款。”韩晶介绍道。
帮扶之外,后备力量培育同样关键。卞春阳透露,江苏已出台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健全了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再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工作机制。此外,依托江苏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江苏专门打造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服务平台,相关部门将通过对库内企业的梯度对标、数据研判等智能化评估,帮助企业精准定位短板弱项。
每一家中小企业都可能是蓄势待发的“千里马”。主管部门如何当好“伯乐”?“在梯度培育过程中,一旦企业成长到符合基本条件,工信部门就会助力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也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呵护‘专精特新’这块金字招牌。”朱爱勋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