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旧书,被时光所雕琢,被岁月所书写。7月3日上午,作为第十五届江苏书展的重点活动,以“旧书新知”为主题的新华书房分享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葛剑雄、鲍鹏山、马伯庸、童岭等四位知名学者、作家与读者畅谈如何发现旧书,阅读旧书,从旧书中获得知识和精神营养。
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在致辞中表示,旧书,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新知,赋予经典以时代的价值。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在第十五届江苏书展上举办“旧书新知”读书分享会,正是希望以书为媒,让经典焕发新生,让智慧薪火相传。本次分享会也是对传统经典的一场重温,对文化传承的一次创新。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许多人习惯于快餐式阅读,而忽略了经典著作的深度与价值。希望通过几位嘉宾的引导,让读者重新发现那些被时间淬炼过的智慧。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旧书古籍“活起来”,通过互动分享让阅读“有温度”。
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
“我所获得的大部分知识,以及我今天能够写几本书的原因,都来自旧书和旧报,我第一次读到文字就是在旧报纸上面。”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说。童年时亲戚家的旧书《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楚辞》成为启蒙读物,中学时他在上海的旧书摊上海量阅读武侠小说,并淘到了明刻本《陆士龙集》、清光绪刻本《六朝文集》等“镇家之宝”——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业落后、很多书没有再版的情况下,旧书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在贫瘠年代里保存下文明的烛火。葛剑雄认为,在信息过载、短视频盛行的今天,阅读意味着一种清醒主动的选择。“当看到学生纷纷用拍照来代替记笔记时,我觉得非常遗憾,我们获取信息的速度看似更快了,但我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削弱了。”葛剑雄说,“现代人的碎片化阅读不是不好,而是应在整体阅读的框架和基础上,再撷取自己感兴趣的碎片进行深度阅读。”
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鲍鹏山
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鲍鹏山在发言中建议读者要阅读“永恒的旧书”。他介绍,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这几百年间,在古代中国、古希腊、古印度都出现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著作至今影响着人类。对于中国来说,“轴心时代”正对应着先秦诸子百家的时代。这个辉煌时代产生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都是“永恒的旧书”。历经两千年的时光,这些先秦典籍依然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我们依然坚持的价值观,比如仁义、勇敢、诚信、忠诚等,都来自这些‘永恒的旧书’,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孩子们应该在很早的时候就读完这些典籍,从‘旧书’中汲取精神力量。”鲍鹏山不但如此主张,更是坚持力行。2013年,他在上海创办浦江书院,十几年来坚持带领孩子阅读《论语》《孟子》等经典,将“永恒的旧书”中蕴藏的价值和精神力量传递给下一代。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童岭引用《魏书·逸士传·李谧》中的一句“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阐述“藏书之癖”的美妙,并以生动的视角和讲述与大家分享他的旧书故事和阅读体会。在他看来,喜欢旧书的人,是一群在快节奏时代更喜欢慢一点生活或独处的人。“我们知道现在有一个软件叫DeepSeek,喜欢旧书的朋友,我姑妄言之,可能都是slowly seek。”他提到,DeepSeek初问世,有人喂了一个题目给它,询问倘若它生而为人最想做什么事?DeepSeek回答,在深夜翻一本纸质的旧书,闻书上的味道,这是作为AI永远无法体会到的做人的快乐。童岭希望所有的读书人都可以在夜深人静时捧一本旧书,静静感受时光的魅力,“你也许会想到给你上过这个课的人,或者送给你旧书的人,回忆起一些富有年代感的情感,我觉得这些是非常愉悦、能让书和人产生一些深情的地方。”
著名作家马伯庸
分享会上,著名作家马伯庸亮相云端,与读者分享了他的“藏书之道”与读书之乐。“当年我在潘家园淘书时就发现,一旦市面上忽然出现了一大批品相、版本、内容俱佳而少见的旧书时,往往是有一位老爷子过世了,就像生物学概念的‘鲸落’,以逝后的遗存来滋养后人。”除了感悟旧书珍贵,在故宫看《清明上河图》的体验,直接影响了马伯庸对藏书的看法,“当看到《清明上河图》上宋徽宗、乾隆等历代收藏者的印章时,我意识到我们不过是物品在漫长时光中的暂时保管者。从此以后,我就把读完的书无偿赠给有需要的人,在自己变成‘鲸落’之前为书寻找归宿。”他还专门刻了一枚印章,上面写着“四不求”:不求版本、不求孤珍、不求品相、不求齐全。马伯庸认为,收藏旧书的乐趣在于体用,而不在于占有。人生不满百,只要读过就行,不要陷入毫无意义的占有欲。
现场观众反应热烈
圆桌对谈环节,葛剑雄、鲍鹏山、童岭三位嘉宾围绕着如何从旧书中发掘新知,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回答了在场读者的提问。
读者提问
现场观众反应热烈
苏州读者徐程之和“行余读书会”的书友们专程前来:“我们每周都会拿出半天围读旧书,已经读完‘四书’,目前正在‘二刷’《古文观止》。从旧书中我们常常能够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次来听新华书房分享会获益匪浅,在炎炎夏日里收获了一份心灵的清凉。”来自广东的大二学生庄靖涵来苏州旅游,获悉江苏书展上举办这个“旧书新知”分享会,兴冲冲地赶来了。他说,“作为‘00’后,常常从小视频中了解历史知识,葛剑雄老师的分享让我明白了,要全面了解历史,必须进行深入阅读,小视频只是餐后甜点,系统阅读才能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认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宁 于锋 冯圆芳 王慧 吴雨阳/文 余萍/摄 韩军/视频